top of page

「潮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作家相片:  KIKS TW KIKS TW

已更新:2021年3月19日


2020 年,各行各業都遭受了不可逆的打擊,包括我們熟悉的潮流球鞋行業,同樣是 ” 遍體鱗傷 “ ;但是,唯獨「潮玩」領域,卻在 2020 年迎來了一次大規模的爆發,逆流而上造就了目前的 " 蒐玩潮 "。



可能你想像不到:根據某網路資料調查研究顯示,「潮玩」這種年輕人新的 “ 流通貨幣 ” ,如今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為燒錢的愛好和消費,遠超球鞋。



起步


在開啟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為對「潮玩」概念還不清楚的粉絲們科普下何為「潮玩」。

1998 年,被譽為 ” 香港潮玩教父 “ 的 Michael Lau ,憑藉原創漫畫《 Gardener 》橫空出世,並用 12 寸全身可動人偶的形式,以此作為載體,開啟了自己的潮玩教父之路。



而在 Michael Lau 剛剛嶄露頭角之際,剛剛創立 Medicom Toy 的赤司龍彥,打造了熊形公仔 Kubrick ,如果你不知道 Kubrick ,沒關係,因為它就是如今家喻戶曉的 Be@rbrick 的前身。



憑藉著一系列與潮流品牌聯名合作,以及明星、藝術家們的帶貨與助力下, Be@rbrick 迅速火遍全球,而潮玩文化也作為一個 “ 舶來品 ”,由此在各國生根發芽,成為了一個偏小眾但市場潛力極其龐大的領域。



其實長久以來,「潮玩」並沒有一個很清晰的定義,我們並不能用簡單的一、兩句話,去概括並區分潮玩和普通玩具的區別。

雖然潮玩的概念和大家對於潮玩的認知始於 2000 年左右;但是舉個例子,在更早之前當年伴隨超人力霸王、假面騎士的崛起,家家戶戶孩子手中的超人力霸王、假面騎士公仔,它算潮玩嗎?


初代超人力霸王


昭和、平成 假面騎士


這就是一個很模糊的界限,在我看來,它可以算。之前在採訪某潮玩藝術家的時候,我也曾問他,在你眼裡究竟什麼是「潮玩」?,他解釋:“ 潮玩其實只是一種溝通的方式,藝術家將自己想要傳遞的內容透過玩具這種媒介去傳達給他人,這就可以稱為「潮玩」“



轉折


正如開篇所說,在剛剛過去的魔幻的一年裡,Be@rbrick 在諸多客觀因素和條件共同刺激下,在 2020 年中又再一次的徹底爆發。


隨之而來的 “ 蝴蝶效應 ” 下,整個潮玩領域也都迎來了全面復甦。有意思的是,由於疫情原因正在面臨壁壘的球鞋行業,似乎也看到了「潮玩」市場的巨大潛力。如果你有留意,近期不少運動品牌相繼都拉來潮玩品牌、單位或潮玩藝術家,去打造一些限定款式,想要達到 1+1 > 2 的市場效果。


其實話說回來,球鞋配潮玩的宣傳方式,在球鞋行業並不算新鮮,相信很多資深鞋迷都會和筆者一樣,對於這種形式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得細數之前提到的香港潮玩教父 Michael Lau 與 Nike 的多次合作,雖然這一系列合作的人氣參差不齊,但是透過雙方的合作,奠定了球鞋 + 潮玩的行銷方式,同時也讓這種方式得到了普及和認可。


KIKS x SOOYA x New Balance


其實在 2020 年末,筆者也聯動 New Balance 品牌和韓國藝術家 Kim Sooya 的合作,打造了 KIKS x SOOYA x New Balance 327 的三方聯名。

透過這次合作,我也深刻意識到了潮玩愛好者的瘋狂,當天發售現場,甚至有不遠千里從廈門特意搭飛機趕來上海,只為獲得一次實體店抽籤機會的潮玩愛好者,為了滿足抽籤條件,他還在落地後先去購買了一雙 New Balance 跑鞋。這種接近癡狂的迷戀,著實讓我感到震驚與意外。


可再次回顧 KIKS x SOOYA x New Balance 三方聯名套裝: New Balance x KIKS x SooyaStudio - 為你送來一份「聖誕陪伴」


PUMA x Michael Lau



Salomon x Jim Chan Chunk


李寧玄空 . 無雙機甲牛



在此之後,我們也陸續看到了包括 PUMA、Salomon 、李寧等一系列品牌,向潮玩藝術家拋去橄欖枝,紛紛推出了類似的合作。可以說,透過 2020 年潮玩市場的爆發,潮玩 + 球鞋的組合,在 2020 年真正迎來了一次轉折;就好像當初的「特殊鞋盒」一樣,誰能曾想到,當初只有超級限定球鞋等級才能獲得的「特殊鞋盒」殊榮,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呢?而潮玩 + 球鞋,也正在經歷著這種轉變。



未來


正處於蜜月期的潮玩市場,對於運動品牌們而言,誰能在這段蜜月期間率先抓住機會,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必定會獲得更多殺出重圍的機會。不過潮玩 + 球鞋的手段,真的百分百奏效嗎?我也覺得未必,強如 Michael Lau 與 Nike 的合作,結果也分好壞,更何況是其它一眾剛剛處於摸索階段的運動品牌呢?



究其原因,雖然潮玩和球鞋都屬於年輕文化的一種,但是依舊存在著一堵該行業的高牆。如何去尋找與品牌調性契合的潮玩藝術家與品牌、在設計上又如何恰如其分地讓球鞋和潮玩作品產生化學反應,這都會成為業內人士需要去學習的功課。



之於未來,潮玩 + 球鞋的組合,我斷定會在這個 2021 年迎來更有可觀性的大爆發,相信很多人也會認同這個觀點。譬如目前線上最火的香港潮玩 IP Labubu、正值 55 週年的超人立霸王等等,這些超人氣的 IP ,都具備著極大的合作潛力。


而如果讓我再大膽預測一些,就像文章一開始所提到的:「潮玩」如今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為燒錢的愛好和消費,遠超球鞋那樣。曾經的潮玩 + 球鞋的宣傳方式,潮玩一直扮演著 ” 附屬品 “ 的配角角色去為主角球鞋增色、賦能;而在未來,是否會出現「潮玩」凌駕於球鞋之上的情況呢?


當一個運動品牌願意去迎合著某個潮玩作品推出某款專屬球鞋,這個主次關係的變化,才是更有趣的事情。當真的有一天這種情況發生,或許球鞋行業會悄悄發生一些有意思的改變。


source / 網路、KIK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