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近期曝光頗多的 Air Max Plus,或是明年 SNKRS Showcase 企劃中即將帶回的 Air Foamposite One、Clogposite、Air Pegasus 2005,以及 ACG 部分稀有檔案款,這些或經典,或冷門的鞋款,無疑昭示著 Nike 短期內的發力方向。
無關熱門與否,對部分球鞋愛好者來說,這些代表著某段歷史與文化場景的經典款與冷門款就是他們的寶藏之選。近期,與上述鞋款在同一時期誕生,有著「血管鞋」別稱的 Nike Air Kukini 便在這部分愛好者中引發了小範圍討論。
事實上,早在 2020 年 Nike 就已經藉聯名合作帶回過 Air Kukini 的網狀設計,去年起還進行了一定規模的複刻動作。儘管 Air Kukini 市場表現仍稍顯平淡,但在千禧美學席捲流行領域,Y2K 風格球鞋於今夏綻放,以及二級市場價格實惠等諸多因素疊加下,終於成功引發口碑效應。這次我們不妨趁著 Nike 陸續帶回小眾經典的契機,回顧一番這款 Nike 在 2000 世代極具前瞻性且特別的鞋款。
Alpha Project 產物之一,與 Air Max Plus 同根同源
一體化的鞋型也好,材料與層次相互複雜化的運用也罷,球鞋形態無論如何呈現,放在當下的製造工業體系中似乎都能給予觀者合理化的感受,但在當年,Nike Air Kukini 這種近似一體化的無鞋帶跑鞋絕對是相當大膽的概念,而鞋面覆蓋大面積TPU (熱塑性聚氨酯)材質的操作更是非常超前。
千禧之交是人類歷史上充滿希望與夢想時代,1999 年Nike 啟動了旨在突破設計與性能邊界的Alpha Project,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企劃造就過諸多經典鞋款,Air Kukini 不例外地誕生於此。
身為 Alpha Project 企劃第二年的產物,Air Kukini 與 Air Max Plus 一樣,出自 Sean McDowell 之手,可謂是同根同源。不過與後者不同,前者的誕生起因並非是服務於某項運動,也不是要突破某個技術關卡,僅僅是因為設計師看到美國高山滑雪運動員 Picabo Street 雪服上以蜘蛛網為圖案的讚助商標識,進而天馬行空地幻想能否將網狀結構融入鞋子,設計一款「蜘蛛鞋」。
最初,Sean McDowell 沿著「蜘蛛鞋」的構想,將網狀結構從鞋身一直延伸至外底,輔以普通的繫帶系統呈現鞋款,不過由於材料和結構影響正常使用,原型鞋款的性能遠不如普通運動鞋,而此時又剛好恰逢鐵人三項運動興起,McDowell 便將 Air Kukini 的初版原型帶到德克薩斯州,找來鐵人三項運動員Mark Allen 一同討論並協助完成鞋款原型的設計與測試。
鐵人三項作為需要橫跨陸地與水體的運動, Allen 將自身比做“兩棲動物”,進而啟發了McDowell。基於「兩棲」概念,他在 Nike 運動研究實驗室的幫助下,重新構想了網狀結構,利用精密計算,配合如今我們看到的 TPU 結構,為鞋款賦予充足的包裹性,以便分散足部壓力,達到支撐作用。
這種設計也讓其捨棄了原始的繫帶方式,改為「一腳蹬」模式,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種能夠達到快速穿脫的「一腳蹬」設計,就成為了 Air Kukini 對外宣傳的關鍵賣點。並且,由於Air Kukini 最初是藉由鐵人三項運動推向市場,因此 Nike 的看家技術 Air Max 氣墊也在後續測試中被添加進鞋款,形成「Phylon 泡棉」+「Air Max 緩震」+ 「Duralon 外底」的組合。
Alpha Project 企劃的宗旨 —— 「突破設計與表現邊界」
用如今視角回看這雙千禧產物,或許橫向對比之下,它在性能層面不算過於出彩,但在設計層面顯然是獨一檔的存在。不過,產品的成功與否和身處的時代、市場、定位,以及產品本身均有關聯,Air Kukini 似乎從誕生起命裡就缺乏「爆款」因子,儘管鞋款後續亦不斷迭代更新,脫胎於此的網狀設計還衍生出籃球產品,可過於前瞻的先鋒設計和鐵人三項運動的小眾市場定位,仍使其在短時間內便淹沒於當時的球鞋“軍備競賽”中。
但唯獨日本市場是個例外,Air Kukini 憑藉其前衛獨特的造型設計和豐富多彩的配色,不僅深受日本普通消費者青睞,亦常出現在當年那幾位“潮流博主”的推薦榜單裡。
頗具「視覺系」氛圍的Air Kukini,是日本千禧球鞋的代表選手
千禧年前後誕生的球鞋有很多,僅透過第一觀感就能精準對焦 Air Kukini 的風格趨向恰好說明它有著強烈且明確的時代標籤。
伴隨 Air Max 95 發布,以及潮流雜誌作為傳播媒介的日益成熟,90 年代中後期日本迎來首波球鞋熱潮。而到 2000 年 Air Kukini 正式面世,首發的鞋款圖案彷彿是藍色泳池被陽光折射出波光粼粼的水中倒影,搭配和 60 年代太空熱潮相似,有著未來主義色彩的「塑膠」網狀結構,同時也配置當時被視為頂尖的 Air Max 科技,以上種種條件加持,讓其自然有著不俗的人氣。
但正如前文所言,這背後也少不了「潮流部落客」的傾力推薦,推動 Nike 促成日本限定影集「CO.JP」的核心人物 Marcus Tayui 曾在一則訪談中提及:「一款鞋子熱不熱門,看藤原浩就能知曉。」彼時潮流雜誌的頂流「部落客」藤原浩就不只一次推薦過 Air Kukini。
這也變相促使 Nike 與 Coca-Cola 在 2000 年雪梨奧運期間推出了日本限定的 Coca-Cola x Nike Air Kukini 聯名系列,雖然當時奧運會是在南半球舉行,但該鞋款卻只能透過兌換日本當地的 Coca-Cola 瓶蓋有抽籤資格購買,足以從側面印證 Air Kukini 在日本市場的影響力。
Nike Air Kukini 當年的眾多配色
除了教父力薦、區域限定等行銷手法造勢外,事實上,Air Kukini 那些前衛古怪,如今看來Y2K 氛圍十足的配色也與當時日本地區的流行風格有著一定契合度。2000 年初期,正值日本「視覺系」與「澀谷系」風格鼎盛期,極繁主義之下,誇張的妝造與雜亂的配色是這兩種風格的特點,而Air Kukini 部分出挑怪異的撞色和多彩繁複的印花,剛好就成為了這兩種風格下的造型利器。
同時來自日本流行偶像 Kawori Manabe 的雜誌帶貨,也讓Air Kukini 在女生群體的歡迎度激增。2002 年印尼邪典電影《What's Up With Love?》中其中一位女性角色穿著粉紅色版本的 Air Kukini 則為該鞋款賦予了一抹次文化印跡。
既有藤原浩,又有女性流行偶像加持,還有先鋒前瞻的設計語言,將男女通吃的 Air Kukini 類比成如今的 BALENCIAGA 球鞋似乎也不會太過分。
Junya Watanabe x Nike Air Kukini
當然,換一種角度來說,就時尚賽道而言,Nike Air Kukini 也能算是BALENCIAGA 球鞋的前輩。千禧年球鞋領域的繁榮,造就 Sneaker 在 2000 年初就以較為「低調」的形式悄然入侵時裝領域,其中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川久保玲(Rei Kawakubo)便是日本設計師裡的先鋒選手,而 Rei 麾下大弟子Junya Watanabe 則在 2000 年就率先祭典了銀色與黑色兩款 Nike Air Kukini 聯名。
不過,妨礙 Junya Watanabe 彼時剛推出男裝系列,Nike 與 Comme des Garçons 集團也處於合作試水階段,加上 Air Kukini 同為全新鞋款,因此該聯名系列在當時並未引發太大的關注度。值得一提的是,去年 Bella Hadid 卻意外上腳了疑似黑色版本的 Junya Watanabe x Nike Air Kukini。
時過境遷,儘管如今被賦予「血管鞋」稱號的 Nike Air Kukini 較為冷門,但它無疑已成為 Nike 檔案款裡不可或缺的獨特存在。
唯一遺憾的或許是,相較於聯名動作頻繁的Air Max Plus 而言,Air Kukini 至今還未有任何合作能夠為我們奉上它更為當代的美學形態。但對於喜愛小眾冷門款的先鋒穿搭玩家而言,迎來復刻的 Nike Air Kukini 必定是最新的寶藏之選。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