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 KIKS TW

KIKS 人物專訪: 黃子佼 " 時尚就是一個循環,就是一個騙局。"

已更新:2020年9月4日



KIKS 人物專訪: 黃子佼 " 時尚就是一個循環,就是一個騙局。"



我們人物專訪系列已經做了 3 期,有前職業球員 王信凱 ,有團體出身的 " 小鬼 " 黃鴻升, 有從綜藝節目出道的 阿達 昌璟翔,但今天這位人物,前述三位名人都得叫他一聲哥。

一位集才華與智慧於一身的男人,他就是 黃子佼。




你們對於黃子佼的印象是什麼呢?想必大多數人對他的認知是位能言善道的主持人。

其實他是團體出道的,出過專輯;也是位非典型的創作者!

寫詞、編曲、寫書,他也辦過個人攝影展跟創作展,也是許多展覽的策展人。

那你們知道他也是位時尚潮流老司機嗎?

剛開始得知要專訪佼哥時,我第一個反應是 天啊!居然可以跟如此重量級的人物面對面訪談潮流觀點,心裡是又驚又喜。( 但隨著日期越近,也越是緊張 )

專訪結束後更是打從心底佩服佼哥,撇開他獨特的時尚眼光不談,就他個人所散發出的氣質,多元的思維,都讓我這位直男深深被吸引到了阿!

專訪約在佼哥的工作室,一處擺滿了他各種收藏的地方,說真的,這個場景是相當令人震撼的!佼哥說他把畢生的大部分收藏都放在這間屋子裡,他真的像自己所說的那樣 "多元",或許這也是他始終可以呈現一個年輕並且有活力形象的關鍵。





佼哥開過店,年輕時也在潮流上花了不少錢,可以說他工作室裡的收藏,恰好代表著他不同時期的想法,

也是他成長的見證與歷程記錄,32 年的演藝生涯,他實在有太多可以和我們分享的事物了。

正所謂 "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這位台灣潮流教父級人物的觀點,接下來,請筆記。


KIKS x 黃子佼

K:KIKS

H:黃子佼


K:Hello,佼哥,很高興採訪你,先聊聊你過完年之後的工作計劃吧。

H:其實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工作都延後了。今年倒是沒有太大的願望,主要還是把婚事辦好,在工作上今年的步伐會慢一點,前幾年真的太累了,我曾經試過一個星期內去了三次北京,我現在回想起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辦到的,而且所謂的三次是說我到了北京工作,回到台北再工作,就是這樣一個折返的行程,雖然熬過去了,但是想起來還是覺得滿不可思議的。


K:我看到你也去了" 小鬼" 黃鴻升最近的個人創作展,對於藝術領域,你自己比較偏愛哪種類型呢?

H:我因為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包括他們的時尚和潮流,當代藝術以及街頭塗鴉藝術的風格,甚至還有聯名系列、動漫和公仔,所以後來我發現我自己喜歡的藝術風格也是有點色彩繽紛的,或是比較動漫的感覺,當然我不敢說我一定永遠這樣,偶爾在看展覽的時候,也會對水墨感到興趣,或是對暗黑一些的木雕也會有一些興趣。



佼哥的收藏類別很多元



我的興趣範圍一直都很廣、很多元,實在不敢保證今天講的明天會不會延續,幾十年來一直在變,不過唯一不變的是我對特殊美彩和創新的手法是一直支持的,還有就是我自己本來就充滿好奇心,一旦有能夠吸引到我的,我不會太抗拒是什麼風格,一個作品有創新,能吸引我眼球的時候,風格反而不是重點了。


K:你以前有辦過個人的攝影展,在培養美學方面,你有什麼獨特的看法嗎?

H:比如你喜歡運動,你就多看啦,你喜歡打球,你就多打啦。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這個代價可能是時間,可能是精力,所以回到美學的劃,其實沒有什麼捷徑,你就多看啦,這件事情,它不像運動比賽有一個標準在,像籃球近了就是得分,可是藝術美學沒有標準,你可以喜歡水墨,可以喜歡書法,也可以喜歡街頭塗鴉,可能一些老派的人就會覺得塗鴉不是藝術,往往就會有很多不同的見解,這其實沒有對錯,沒有標準,不是說塗鴉就 60 分,書法就 100 分;所以我覺得美學這件事情在推廣上是有一定難度的,它沒有辦法說 " 這就是對的 " 或著 " 這就是好的 ",很難去做一個說服,我想唯有多看,多看之後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所愛;但它不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美學,到最後應該你發自內心喜歡的、被感動的,那就是你的美學。前陣子看到的一個展,裡面 ( 的作品 ) 全部都是在畫妖怪,也許對某些大藝術家來說它不是藝術,可是他們所能畫出來能想到的也是很多傳統藝術家做不到的,所以主要還是看你個人喜好。




K:你現在有主持好幾個節目,節目類型各有不同,這種不斷切換的狀態是不是你很享受的呢?

H:我其實有某一部分的偏執,因為做了 32 年,講實在話很多節目都做過了,也不想太重複,覺得會對不起粉絲和觀眾。

我前陣子和製作單位為了節目開會時就說如果節目改版出來的東西是說服不了我自己的,我還是會做,但無法分享,我無法真心在社群說 " 一定要來看哦! ",所以我一定要開這個會,開完之後有了共識,我才覺得對得起自己。

接節目,也期待新挑戰,像談話性的直播節目,比如像 《 佼心食堂 》是很考驗腦力的,每一次主持完其實都非常疲倦,因為你在那一個小時是全神貫注的,面對不同的來賓有不同難處,在沒有廣告的狀態下,一個小時扎扎實實的老實說很費勁,可是觀眾會看到一些與眾不同的真實面,包含藝人的真實反應。



佼哥目前主持許多節目


我其它還有藝術節目、音樂節目、傳統的綜藝節目,我覺得這個對自己也是一種很好的幫助,

不要長期性的反覆工作崗位上感到疲乏,這個疲乏會很危險,你會開始打混摸魚,唯有不斷讓你每天起床必須有新的挑戰才會保持活力。常有人和我說 " 你不會老阿 ",其實我也沒有刻意保養,也許這就是秘訣吧,就是每天起床都有新的刺激和挑戰,面對不一樣的人事物,( 尤其 ) 訪問藝術家和大明星是兩回事,那種由內而外的動力可能會讓你更青春,或者更享受人生,所以這個是一個循環。

K:很多人認識你是因為主持人的身份,但其實你還是一個音樂人,也出過很多書,

對你來說,創作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嗎?

H:我以前會覺得還好,因為年輕的時候比較閒,那個時候根本沒有網路,在台灣也只有 3 家電視台,到了 11、12 點就沒有節目看,也沒有網路上各種影片 Youtube 或是抖音,所以那個時代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是寫書,也不會寫到一半手機響了,因為也沒有手機嘛!

到晚上整個城市是一片安靜的,不像現在,包括去咖啡廳都是各種聲音。

所以我必須講那個時代的創作是容易的,比較容易專心,現在比較難,我這幾年還是有寫歌,

但速度變慢,我也不太敢接,前陣子有人問我能不能寫歌,我考慮了一下怕我負荷不了,總覺得自己被切割了,人生被切割了,思慮被切割了,甚至腦力也被切割了,要跨界的事情太多了,經營的事情也很多,現在來講創作真的比以前難,可能不僅是我遇到這個困境吧。





K:你在 IG 上有分享很多廢物利用的藝術作品,你近期會嘗試以不同的藝術創作類型嗎?

H:我多年來大概參加過大大小小幾十個展覽,我也在偷偷做一些廢材的利用,我記得我最喜歡的概念是參加台北華山附近的一個展,取材都是在華山那一區附近,當時我就天馬行空的拉一個拖車,然後沿路撿垃圾,看到菸蒂撿起來,看到路邊公園椅子上的磚塊掉了我也撿起來,還有一些玻璃瓶和樹枝,全部集合之後我就做了些小的裝置藝術。

我很喜歡那次的展覽,當然這些作品是完全消受不了的,很多人會覺得這完全就是垃圾,但是對我來講這其實就是這個城市的一部分,而且我在撿拾的時候,我其實同步就在創作了,那個互動感非常強,而不說關在工作室埋頭苦幹,真的是走了大半天,一邊拍照一邊撿垃圾,拖車拖回來就開始排列組合,那次的果成就真的是百分百的廢物利用,很有趣。

還有一次參加攝影展也是,我拍的是吃剩的東西,那一年我有一天注意到我眼前吃完飯的那些鍋碗瓢盆,剛好我的筷子五顏六色,加上一些食物的殘渣,這種自然的排列我突然覺得很美,

很快就拿起相機把它紀錄下來才洗碗,那次的作品我也很清楚知道一張都賣不掉,可是我還是很喜歡。

我是一個非典型的收藏家,我也不看行情的,這 ( 工作室 ) 裡很多收藏的創作藝術家都是年輕人,我自己也是一個非典型的創作者,我的很多東西都是很突破,靈感非典型的。



佼哥的參展作品之一


K:說到創作,其實很多藝人也都有自己的潮流品牌,你覺得潮流單品的設計和音樂創作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H:因為我在差不多 15 年前有開店,從代理品牌到和台灣的潮流品牌聯名,當年還是比較圖像思維的,可能看到一個插畫家的圖很棒,我就會買版權做成 Tee ,大概是這樣一個經歷。

這個經歷其實滿失敗的,因為我後來發現它有很大的難題,像我寫歌的時候其實不需要和太多人討論,就算我寫出來可能也是和製作人聊一聊,很快就有答案了,但是做一個品牌,做設計需要經歷的過程很繁瑣,可能有布料的選擇,有尺寸的判斷,像我當年最煩的就是尺寸,我們設計完之後,我的員工就問我說各個尺寸各要幾件?我聽到這些我就煩死了,而且我不知道怎麼判斷,我無法知道上門客人的性別和胖瘦,我不能只兼顧到我自己的形象,那個時候我就發現做一個品牌太不容易了,像球鞋永遠是 9 號賣得最好,但你也不能不出 7 號,還是得出 8 號,所以這對我來說是創立一個品牌期間很大的一個成本壓力,也是一個需要做聰明判斷又很難百分百準確的事情。

K:這麼多年以來,潮流一直在變,你自己最喜歡的是哪個年代的潮流呢?

H:應該還是挺懷念裏原宿的年代。一,是那個年代的人都比較熱血,然後他們的店都開得非常漂亮,很有創意,裝潢設計都嘆為觀止,那個時代它們也真的是聯名了許多厲害的創作人,

像 Kaws、FUTURA 都在那個時候了解的,所以從那個時期得到很多養分。





第二是因為那種非數位時代的樂趣,現在可能滑一下手機就能掌握全世界,甚至是看 Show 、買衣服,很方便。

以前你所有的衣服真的得自己一步一腳印地去走去逛,許多店都開在住宅區,非常隱密,卻成為一個很棒的回憶。

找到 ( 店鋪 ) 的時候那種欣喜的感覺,好不容易在雜誌上看到訊息,然後飛到東京去看到實品或者是 Sold Out 的很多情緒上的起伏,鑽巷子看到那些裝潢,甚至是迷路找不到地方....... 那些回憶是很札實的,那個感覺現在不太會有,大家可能也會覺得沒必要,那真的是眼見為憑的年代,我自己比較喜歡。


K:你自己也經常在 IG 上分享自己每日的穿搭,是為了給粉絲分享生活狀態,還是只是作生活的紀錄呢?

H:這個是我今年故意做的一個事情,第一我希望我每天出門前認真打扮一下,因為你在街上就是街景的一部分,這是我們以前在日本感受最深的,為什麼會覺得日本舒服,除了環境,街上的人也很讓人舒服,人的髮型和配件都很到位,這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做起,出們前稍微多花個 10 分鐘就好,這是我今年給自己的功課。

第二是因為我堆了很多十幾二十年來的衣服沒有丟,有時候我也會故意拿一條 15 年前的褲子配一頂上個月買的帽子,我故意去做一個混搭,但其實大家根本看不出來,"你會發現時尚就是一個循環,就是一個騙局;很多東西你不用急著換,擺個十幾年還是會很厲害。"

像是燈芯絨,今年又流行回來,我 20 年前開店的時候就進口了一批燈芯絨的西裝,我一度要賣掉了,但我捨不得這份記憶又收了回來,結果沒想到 2020 年又流行了。



佼哥在 IG 上給自己的功課



這個 IG 的分享也考驗我自己的毅力,我能不能像很多 KOL 一樣每一天都認真穿搭拍照呢?

同時也順便整理我的衣櫃啦,有些衣服穿了之後下面有朋友留言說喜歡我可能就會考慮送掉,

有時候一定要學會 " 斷捨離 " , 2 月我已經送了一個包包一件衣服出去了。



K:你自己有沒有最喜歡的品牌,或是設計師呢?

H:我其實沒辦法告訴你是哪個品牌,但我可以告訴你我心態上很大的一個轉變。

我在以前某一個階段瘋狂買一些一線的時尚品牌,當時被身邊很多人影響,然後有一段時間就買大量的街頭品牌,然後發現有些品牌的質量實在是不太好,比如一件 Tee 洗了 5 次就壞掉了,然後又開始回去買時尚品牌。

有一個階段我突然看懂川久保玲了,我記得我音樂圈的前輩 姚謙 老師每一套衣服都是川久保玲,當時我看不懂,我那個時候只喜歡潮牌,但 10 年前有一次突然間我就看懂了,我認為人的喜好不可能一輩子都很專一,像 Bape 也是一樣,從一開始我們關注到它的低潮,現在有回溫了,也在起起伏伏,我們這些粉絲也一樣會轉彎會變心。

像我現在很喜歡 Masion Margiela ,但我以前其實也看不懂,我有一個朋友非常喜歡,但那個時候我不懂,覺得那麼貴,剪裁又奇奇怪怪的,後來又明白了,這就是人隨著嘗試和進步以及腦容量的質變進化了,看一些東西會有自己的角度,當然品牌自己也在調整,沒有一個品牌的秋冬春夏一定精彩的。

但總體來說,我沒辦法告訴你什麼品牌是我最喜歡的。


K:你是一個心態很年輕的人,那有沒有妳不敢嘗試的顏色、單品,或是風格呢?

H:顏色上我是真的沒什麼限制,因為我的工作需求有時候得配合廠商,什麼顏色都得穿,有一個階段我連私服都是各種顏色的,最近因為年紀大了,怕私底下太誇張,前兩天穿了個黃色,下車買東西的時候我都覺得很害羞。還是要分台上和台下,台上我沒有極限,台下的話慢慢開始會比較不敢穿太誇張的衣服很褲子,最近心裡有點敏感。

嘗試的部份太緊身我比較沒辦法,因為我也不是高富帥型,也有大肚腩,那種運動型的很貼身的單車褲之類的我真的不行,也不敢。



舞台上的佼哥風格多元前衛


我十幾年前就在講,潮流真的不是隨波逐流,你心中的判斷比較重要,不要說流行什麼就去追什麼,你可以去了解,但不一定要追,你可以先了解 ( 品牌 ) 每一季在做什麼,就像剛才講的,潮流可能 10 年後又在流行一遍,你也不用急著淘汰什麼,像 Gucci 這幾年出的很多眼鏡其實都是老的鏡框設計,所以我覺得追 ( 潮流 ) 很緊的人滿辛苦的,理性地找出適合自己的才是玩潮流最大的樂趣,也是比較好的態度。

如果你只是一個粉絲,你會被洗腦,但如果你是一個研究者,你可以從他們的成功裡找到自己將來可以發展的路線,你會被開啟很多思路,而不是單純的崇拜和尖叫,既然你都花錢了,幹嘛不多搞懂它呢

很多衣服其實不是我的菜,但我還是會逛,就是看一下設計思路,也許有一天我要做典禮的主持服的時候 ( 可以用到 ),你會發現我的衣服真的會和別人不一樣,我也沒法告訴你們靈感來自哪裡,這就是潛移默化的。


K:從你年輕的時候到現在,你覺得台灣年輕人對於潮流觀念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呢?

H:我覺得品牌的質感都越來越好,也很有自己的態度,大家也越來越尊重知識財產權,這些都有進步,最主要是品牌的經營者 Sense 都很好,因為他們也會影響消費者,當你的產品的面料變好了,消費者也會知道這是好的 Tee ,銅像的棉其實也有好幾種,這也是某一種良性循環。我覺得最大的改變,是大家對於好東西的辨識度和穿搭的水平都提升了。




 

對於藝人來說,保持心態的年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正如佼哥所說的,他的興趣範圍一直都很廣,很多元,實在不敢保證今天講的明天會不會延續,或許這在其他行業不算很好的特質,但在藝人這個行業,反而是一個很棒的特質。

比起稀有的收藏本身,我更願意聽到這些收藏背後的故事,畢竟一個人之所以能在潮流界被稱作 " 哥 ",我覺得收藏的數量反而在其次,更重要是傳遞的態度,如果只是一昧的跟風瞎買卻什麼也搞不清楚,就只能被稱做一個狂熱的愛好者而已。





10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