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 KIKS TW

Burberry 的 Logo 迎來新改造的背後,仍是傳奇設計師 Peter Saville



繼 2018 年 Burberry 迎來 20 年來的第一次改 Logo 以來,Burberry 的 TB Logo 在前段時間迎來再一次 “升級”,二度攜手英國傳奇平面設計師 Peter Saville 推出夏日限定 TB Summer Monogram。


Kendell Jenner 出鏡 Burberry Summer Monogram Campaign



我們可以看到 BURBERRY 的 TB 字母有所放大,與以往的經典顏色相比,這次注入了鮮豔的亮橘、藍色、卡其和粉紅等配色。


Peter Saville


說到品牌 Logo 的改變甚至是重新設計,Riccardo Tisci 不是第一位與 Peter Saville 有緊密合作的設計師。


Holiday Holiday Collector Polo 系列出現了 80 個 Logo


早在 2013 年,Lacoste 就曾邀請他設計 Holiday Holiday Collector Polo 衫系列的 Lacoste Logo,Peter Saville 對圖示進行了一次 ” 搞破壞 “,用 80 種不同的抽象方式將 Logo 來了一次數位化粉碎,並說:“ 即使這些衣服身上沒有鱷魚,它們看起來仍然像 Lacoaste 襯衫。這是一個與銷售無關的想法,只是為了為了讓主流深刻理解品牌文化。”


Peter Saville 為 Burberry 和 Calvin Klein 重新設計的 Logo


另外,Raf Simons 在接任 Calvin Klein 之後也請來 Peter Saville 重新設計品牌 Logo。與此同時,他創作的唱片封面被 Raf Simons 反復引用到服裝設計上,最著名的是如今被炒至天價的 2003 年秋冬系列大衣。

這段合作對於 Raf Simons 而言,Peter Saville 設計的獨特唱片封面讓他這位比利時人感受到了當時曼徹斯特那股自地下的激進聲音。由此有著鮮明的現代主義文化觀的二人開展合作,催生出時尚界最獨特也最有趣的合作關係之一。



Raf Simons AW 2003


Peter Saville 在 60 年代後期 70 年代初為傳奇音樂廠牌 Factory Records 工作時,在他的作品看來充斥著逃避現實的情緒,這對於當時年紀輕輕的 Raf Simons 來說,確實帶著一種異樣的吸引。

Raf Simons 在 2013 年接受 The Talks 採訪時說:

“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唱片店裡見過 Peter Saville 的作品,我總是不禁為之著迷並且買下那些唱片。後來才知道,那些是他早期為 Factory Records 設計的作品,但我當時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我想重拾那些因為看了一眼圖像就拿起來的東西,我想回到過去,那個沒有電腦也沒有移動設備干擾的審美年代。現在看來,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純粹的隔離。”



Peter Saville 和 Raf Simons 之間的合作雖然算不上是一次完整的合作,但這些唱片封面給 Raf Simons 留下了不可挽回的印象,同時為他早期的作品提供了很多資訊——他們同樣帶有孤立和焦慮的主題,被青年文化和音樂與藝術之間定期發生的 “ 變革 ” 所貫穿。


Peter Saville 最經典的作品之一,被 Supreme 和 Vans 多次採用。


Peter Saville 還曾與 Jil Sander、Yohji Yamamoto 等設計師有過合作。Virgil Abloh 也不例外,他曾接受了這位藝術家的採訪,並將採訪錄音作為 Off-White 2016 秋冬時裝秀的走秀音樂播出;Supreme 在 2013 年與 Vans 合作用了他最著名的專輯封面之一。



Peter Saville 在 1979 年為 Joy Division 設計的著名 “ Unkown Pleasures ” 專輯封面,後來這個經典圖案衍生出無數週邊單品。


你也許會對 Peter Saville 的名字有所陌生,但絕不可能對他的作品沒有印象。除了在時尚和潮流界曾多次為不同品牌操刀改 Logo、被品牌相中其作品作為服裝設計的元素之一,大部分時候這位英國設計師的名字與著名搖滾樂隊 Joy Division、New Order 或是傳奇音樂廠牌 Factory Records 聯繫在一起。

Peter Saville 對唱片封面元素的運用和理解異於常人,同時令到很多人都是通過他的唱片封面設計而認識他。許多歐美樂迷並不熟悉 Peter Saville 的大名,但只要說出由他設計的著名專輯封面,大家都會立即恍然大悟。

他也許還是唯一一個在電影裡被演員扮演過的設計師。2002 年講述 Factory Records 和 Haçienda 具樂部傳奇歷史的影片《24 小時派對狂》裡,Enzo Cilenti 扮演的 Saville 向老闆自豪地展示他的海報設計稿。



著名時尚攝影師 Nick Knight 曾上門拜訪 Peter Saville,並與他開展過 1 小時 40 分鐘的訪問。這兩位一拍即合的創意人,在 2000 年共同創立了如今在時尚界獨領風騷的先鋒影像工作室 SHOWstudio。



Peter Saville 雖然以唱片設計聞名世界,但他卻說他的創作不是真正的設計,還聲自己稱超過三十歲就不再做這職業;他是個平面設計師,卻聲稱自己 “ 不在乎平面設計 ”;他充滿微妙情緒和藝術氣息的作品被無數主張自我表達的年輕設計師奉為經典,卻在講座中一再強調:設計要為他人而作。


如今這位大師隔三差五地就在時尚界為品牌的 Logo 們操心,在他身在音樂行業那段時期,已經湧現了很多 DIY 文化和獨立唱片公司,但在曼徹斯特 Factory Records 和 Joy Division、New Order 這兩個團體確實創造了一種能有非凡表現力的工作模式。



“ 關於音樂的原始精神,認為這很重要。樂隊背後的推動力不僅是音樂,而是一種看世界的方式。就 Joy Division 而言,藝術非常重要,因為該團隊沒有進行太多採訪。

Peter Saville 從很早就開始成為那個團隊視覺表現的重要組成要角,因此以一系列象徵性的設計並出色的監督了整個過程。

你現在將其稱為品牌早期策略中的部署,但在那時它只是自由的體現。” 展評人 Jon Savage 曾這樣描述 Peter Saville 之於那個音樂時代的意義。



作為一名平面設計師,卻能在藝術界獲得不同迴響的讚譽,是因為他本身的美學體系具有非凡的獨立性和自治感—— Peter Saville 很擅長控制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及作品的生產和分配方式,總覺得錢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優先事項,他有很強的驅動力,在創作時能夠製造出一個所有人都滿足自己工作需要的環境。這確實引起了不少藝術家的共鳴,他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認為 Peter Saville 的創作過程就是他們創作作品的理想環境。



“我們這一代人,只可以在已發生事物的語境中看事情。我們已經被後現代(Post-Modern)的感覺、方式嚴重制約,又或許只是因為信仰的喪失,以至於我們只能以參照的方式理解所有事物。一切都似曾相識,一切都被放在語境當中,以回顧的方式被定義。如果你說‘它看起來不像你見過的任何東西’,我們就會有點失落。我們現在的文化相當依賴於熟悉感,這就是我的作品吸引人的原因。”

不論是從最早 “ 改寫他一生 ” 的啟蒙書 1969 年由 Herbert Spencer 編著的《Pioneers of Modern Typography》,一本他從圖書館偷來的書,還是他極度青睞 Herbert Bayer 和 Jan Tschichold 的平面設計,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不是因為他借鑒的某幾個作品引起過熱烈迴響,而是他從不同的名人作品中吸收建立的審美已成一個獨立完整的美學世界。


 


79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