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 KIKS TW

鞋圈年度大戲登場!關於 Air Jordan 37 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設計?


在與熱火的東決搶七大戰前,身為「Kobe 門徒」的 Jayson Tatum 給 Kobe Bryant 的手機號

發去了短信 “I got you today” ,並在比賽中佩戴了紫金配色的 24 號護肘。那場比賽中 Jayson Tatum 砍下了 26 分 10 籃板 6 助攻率領球隊贏下搶七大戰,生涯首次踏進了總決賽的大門。雖然總決賽之旅的最終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對於年僅 24 歲的 Jayson Tatum 來說,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將會是總冠軍的有力爭奪者。

除了在球場上的表現外,這位年輕球星在場下的一舉一動也備受關注——尤其是大家關心的球鞋方面。自從 2019 年加入了Jordan Brand 大家庭後,Jayson Tatum 就逐漸承擔起了為品牌的年度大戲 Air Jordan 正代鞋款造勢的重任,除了經常在比賽中上腳各式各樣的正代 PE 配色外,像是 Air Jordan 36 的首次曝光就是由他所完成的。而在今年 5 月,Jayson Tatum 就在賽前訓練時率先上腳曝光了一雙全新的鞋款,引起了無數 Sneakerhead 們的熱議,隨著 Jordan Brand 於日前的正式官宣,這雙鞋款也被證實為 Jordan Brand 最新一代的旗艦鞋款—— Air Jordan 37。


Air Jordan 37 正式登場

熟悉 Jordan Brand 的朋友都知道,「傳承」是 Jordan Brand 近年來一貫的設計核心,一方面是每一代續作與上一代之間或多或少都保留了一些相近的設計語言、元素或是科技;另一方面從 Air Jordan 31 開始,品牌就開始對 Air Jordan 正代的前輩們進行“致敬”。毫無疑問,在這雙最新登場的 Air Jordan 37 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來自 Air Jordan 36 以及 Air Jordan 7 的影子,除此之外,設計團隊還在此基礎上做了一定的改進,最終呈現出了這樣一雙出人意料的作品。


Leno-weave 鞋面強度的提升

看到 Air Jordan 37 的第一眼,相信大家都被其超薄的鞋面設計所吸引,了解過上一代 Air Jordan 36 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這種薄如漁網的編織鞋面其實是在 AJ36 上首次出現的鞋面科技 Leno-weave。和過去任何一代 Air Jordan 正代的鞋面材質相比,Leno-weave 都要更輕盈、透氣;不僅如此,這種輕薄並沒有建立在強度的犧牲之上,儘管看著“弱不禁風”,但實際上 Leno-weave 卻有著非常高的強度,即使在面對職業籃球運動員劇烈的腳步動作時,依舊能夠牢牢地抓住雙腳,穩定性非常優秀。

在 Air Jordan 37 身上,Jordan Brand 又對 Leno-weave 材質進行了全新的探索,設計團隊選用了名為 Arkema 的紗線——這是一種集堅固與柔韌於一身的優質材料,再次提升了 Leno-weave 鞋面的強度。

當然,為了更進一步地提升鞋面的強度,在鞋面的不同區域設計團隊也進行了不同密度的編織處理,在最需要包裹的地方增強了 Leno-weave 的編織密度。鞋面上的 M 字紋理也不禁讓我想起了同為 Jordan Family 成員的 Carmelo Anthony 的簽名鞋 M8 以及 M9(這兩雙鞋也在當年被譽為實戰利器)。


Air Jordan 7 在設計上用到了 Huarache 技術,而在這次的 Air Jordan 37 上同樣使用了類似的設計靈感,借鑒了涼鞋的鞋帶以及護踝繃帶的設計原理,這種佈局不僅在最需要的地方提供了包裹,也增添了一定的手工元素,搭配上 Leno-weave 的鞋面科技,毫無疑問 Air Jordan 37 將會成為這個夏天球場上最為輕盈透氣的球鞋之一。


中底科技的應用

除了鞋面外,Air Jordan 37 的另一大亮點則體現在了中底科技之上。從 Michael Jordan 到 Russell Westbrook 再到新生代的 Jayson Tatum 、郭艾倫等球星,Air Jordan 正代的歷屆代言人們往往都有著超強的爆發力,而 Air Jordan 37 正是為了這些有著靈動球風的球員們而生。耐克運動研究實驗室(NSRL)通過對 Michael Jordan 本人球場表現反覆大量的數據分析後發現,運動員們在籃球場上的起跳動作可以歸納為三個不同重點階段,即收縮(Crash)、賦能(Load)以及起跳(Launch),而 Air Jordan 37 的中底便針對這三個不同的階段做了針對性的設計。

起跳前的減速蓄力被稱為收縮階段,鞋款後掌搭載了由 TPU 模塊包裹的 Formula 23 高性能泡綿(此前曾在 Luka Doncic 的簽名鞋上出現),兼具輕量與彈性,能夠將收縮時所積攢的能量迅速釋放到地面,為球員提供輕盈、迅速的足部反饋。

賦能階段則是將能量從後跟傳遞到中足的過程,為保證雙腳的穩定性,設計團隊大膽地捨棄了已經非常成熟、並且引領了當下球鞋設計趨勢的 Eclipse Plate 鏤空中底裝置,轉而帶回了碳板作為中足的力傳導結構,這也是繼 Air Jordan 32 之後碳板再次出現在了 Jordan 正代之上。

而最後的起跳階段,自然需要最大的彈力釋放,設計團隊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大受好評的 Zoom Air Strobel + Zoom Air 雙氣墊的組合,以期帶來最為強勁的回彈爆發體驗。


致敬前輩 Air Jordan 7

除了性能上的表現,在整體造型設計上,雖然遵循了“從簡”的設計原則,但也不難看出 Air Jordan 37 還是在細節方面花了心思。比如鞋身的整體造型以及鞋底的色塊組合一眼就能看出它在致敬前輩 Air Jordan 7,就連首發配色也致敬了 AJ7 的經典配色—— “Hare” Bugs Bunny 以及 Barcelona Day 。

就像 Tinker 當年從非洲民族藝術海報上獲取了 AJ7 的設計靈感一樣,Air Jordan 37 鞋面上圖案的設計靈感同樣源於西非的編織工藝;前掌中底外側也做了類似於鑽石的切割設計,小編個人猜測此處也是在致敬 NBA 75 週年。

“對 AJ7 的致敬”、“全新的緩震組合”、“超輕薄鞋面”、“碳板回歸”......Air Jordan 37 身上值得說道的點著實不少,而在此鞋款迎來官宣後,網上對於它的討論也在持續升溫中,有人認為它會是一雙實戰利器,也有人對 Leno-weave 鞋面不買賬,認為它看起來太薄,質感上差點意思。


Jordan 正代鞋履所扮演的角色

其實從近年來 Air Jordan 正代鞋款的整體設計趨勢上可以看出,Air Jordan 正代在設計上顯然在跟隨現代籃球小球化的發展趨勢,追求極致的輕量化的同時也在盡量地保留自己原先的特色,譬如爆發力、科技感等。然而,如何才能在「追求極致性能」的同時仍然保持「一定的質感」?說實話這兩點本身就是矛盾的,過去的球鞋雖然使用了皮革或是 FOAM 等材質製作鞋面,但對應的在重量、透氣性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作為匯集品牌最新科技於一體的旗艦產品,大膽地嘗試新科技、追求極致的性能體現,這才是 Jordan 正代應當承擔的職責。

從 AJ3 的開窗氣墊設計到 AJ11 碳板的加入、從 AJ28 開始使用的 Flight Plate 技術到 AJ33 的Fast-Fit、從AJ34 率先開創的中底鏤空技術再到如今的 Leno-weave,一直以來 Jordan Brand 都在嘗試新鮮事物,這些新鮮的技術初登場時會面臨爭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會被大眾接受、認可,這也是為什麼時至今日 Air Jordan 正代仍是每年眾多籃球鞋產品中最受矚目的產品的原因所在。可以說,Air Jordan 正代的每一次登場,都是對行業認知的一次刷新。

無論如何,Air Jordan 37 的實戰表現還是非常令人期待的。相信伴隨鞋款在 9 月份的正式登場,關於它的討論一定會變得更加熱鬧。而在 AJ37 亮相後,是否能夠再次引領起籃球鞋圈的新風潮?大家不妨拭目以待吧。


Instagram / @jumpman23

 




628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