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 KIKS TW

追逐潮流的人那麼多,我卻愛穿經典

已更新:2021年5月18日

大家發現沒有,潮流趨勢看似每年都在變化,其實很多都是在返璞歸真。以日系風格為代表展開來說呢,去年 City Boy 風格著實火爆(到今年依舊保持著熱度),但是大家知道嗎?City Boy 風格並不是這兩年才火起來的,要追溯它的風格鼻祖,還得算是 Ivy Style 的衍生風格。


60 年代的Take Ivy 風格男子


何謂 Ivy Style

早在 50 年的日本,Ivy Style 便佔有了一席之地,而到了 70 年代,隨著《 POPEYE 》、《 Made in USA 》這類雜誌的推崇,Ivy Style 不僅是全民熱潮的穿衣風格,也經歷了一些單品上的進化,包含 Varsity Sweater 等在內的十多件 Ivy Style 的單品,以及諸如牛仔褲這樣具備變革性的經典單品。


《 Take Ivy 》圖集裡出現的常春藤風格男子


這些都是日本時尚開荒者、VAN Jacket 的創始人石津謙介先生,當年派遣自己兒子石津祥介遠赴美國所拍攝到的內容,當時當地的美國常春藤高校聯盟的學生正是這樣的打扮(收錄在《 Take Ivy 》圖集裡)。因為當時日本對於美國美好生活的嚮往,導致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些經典單品在日本都被留了下來,彷彿你穿著美國製造的服飾,就擁有美好生活一般。其中,具備變革性的牛仔褲可得好好來聊聊,這個讓日本民眾"又愛又恨"的單品,又是靠什麼留存並流行至今?


《 Take Ivy 》圖集裡穿牛仔褲的學生


牛仔褲何以在日本發揚光大

早期日本人穿著的牛仔褲都是來自於美國,當時他們稱其為“美國大兵褲”(G-pan),因為 50 年代的日本人大多穿著的還是羊毛材質的長褲,棉質的牛仔褲一下子就有了巨大的市場。大多牛仔褲還未貼上售價標籤,就被當地的男性爭相買走了。這裡要提到一個關鍵性人物,就是精英官僚白洲次郎,作為當時推動日美政府關係推手的他也很喜歡穿牛仔褲,並把身上這條 Levi's® 501® 牛仔褲推上了至高點。


白洲次郎


而到了60 年代,嬉皮士風格的湧入,那些看起來有些“頹廢”、“Bad Boy” 風格的男生反而更受歡迎。與此同時,這樣的“不良”形象同樣遭到了政府派的打壓,認為他們是負面形象,有多少人追捧這一時期的 “Bad Boy”,就有多少人打壓,牛仔褲也躺槍成為了代表這一形象的“負面單品”。市面上熱賣的牛仔褲在這一時期,樣式上也有了一些變化。開始出現闊腿甚至喇叭褲的外形,搭配出現的上衣也從簡單的白Tee、BD shirt,變成了皮衣或是帶有鉚釘、流甦的朋克風夾克。


60-70 年代日本街頭的嬉皮士們


80 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國民自信心也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漲,始於 50 年代的常春藤熱潮又再次返潮,當時《 Hot Dog Press 》、《 POPEYE 》和《 MEN'S Club 》這三本國民雜誌也抓住機會,鼓吹日本風格的常春藤風格,這也是我們現在看到的 City Boy 風格的雛形。牛仔褲開始回歸 50 年代的樣式,搭配的單品除了 Tee、BD shirt ,還增加了更多諸如 Penny Loafer 、Blazer 等常春藤風格的單品。


1963 年《 MEN'S Club 》雜誌刊登的進口美國牛仔褲。


70 年代《 Made in USA 》封面上的牛仔褲,給予其“Heavy Duty Ivy”(堅固耐用常春藤)的重新定義,為的也是扭轉當時日本國民對牛仔褲的印象。


當時受到追捧的 Levi's® 在海報風格也有所調整,開始出現 BD Shirt 和 Penny Loafer。


無論是 Ivy Style 還是 City Boy 風格,牛仔褲都是造型裡必不可少的一件單品。對比其他的定番單品,牛仔褲的變革就在於大眾對於它接受度的轉變。從最開始的簇擁,到後來認為它是壞男孩的象徵,再到重新被大眾接受,並產出了日本國民自己的“日式常春藤風格”(也就是現在City Boy 風格的雛形)。或許這也與牛仔褲本身俱備的堅持年輕、勇敢與開放的精神息息相關,無論處於哪個無邊界無限制的時代,年輕、大膽、反叛的年輕人都會成為它的簇擁。


長谷川昭雄打造的造型裡,牛仔褲造型多變


後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木下孝浩的上任,長谷川昭雄的造型加持,縱使現在二人雙雙離任《 POPEYE 》,這波 City Boy 風格依舊火爆,而牛仔褲在長谷川昭雄的手下,也有了更多不同風格的演繹。


一脈相傳的“潮流信仰”

牛仔單品已經成為每一代“年輕人”衣櫥中必不可少的百搭單品。單說日本,從 50 年代發展至今,這一經典單品的歷史也有 70 年了,儘管外形有著這樣那樣的調整,但牛仔褲的本質和精神都沒有改變。哪怕你現在回看 Levi's® 的復古海報,還是會覺得足夠時髦。



海報裡描述的場景和畫中人的穿搭,時至今日都很有氛圍感。有趣的是, Levi's® Logo 似乎也隨著不同時代的風格,逐漸在演變。這跟文化背景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但本質跟牛仔褲也是一樣的:變得是外形,不變得是一種敢於打破穿著邊界,勇於創新經典的“潮流信仰”。



每個時代的“潮流信仰”,個人理解即為“品牌精神”,不僅是“好穿”,更是品牌蘊藏在背後的文化輸出。而 Logo 亦是如此,穿上它就代表著某種精神、某種風格。唯有擁有這樣背後的故事,一個品牌、一件單品才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



我們現在看到 Levi's® 的 Logo 經典又不失活力,具備辨識度又有強烈的視覺衝擊,作為品牌標誌性的符號,這同 Levi's® 經典的 501® 牛仔褲一樣,也是它們迄今為止暢銷的產品之一。Levi's® Batwing Logo 設計靈感來自於 Levi's® 牛仔褲的後口袋設計,流暢線條與經典海鷗線的拱形完美契合,如此的巧妙和有趣,著實讓人折服,你會覺得這是一個整體,不僅是501® 牛仔褲的精神,Levi's® Batwing Logo 也同樣代表著自由、冒險、勇於突破的精神。



Levi's® Batwing Logo 在最初的版本中是以紅白配色示人的,還有黑白、彩色等多種版本,同時下眾多年輕人一樣,它也不滿足於用一個身份標籤定義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願意去探索和表達,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斷突破的品牌精神,使其成為了每個世代年輕人所追捧的單品之一。


亞洲天王 Rain

藝人 王晨藝

新生代藝人 楊英格

對比 Levi's® Red Tab 的低調內斂,Levi's® Logo Tee 則顯得張揚個性,和牛仔褲搭配便是夏天的定番穿搭選擇之一,除了呈現出隨性又帶有性格的造型 Look 外,紅色的 Levi's® Batwing Logo 亦增添了整體視覺上的層次。


最後, 五月份正是屬於 Levi's® 的月份,因為一年一度的 501® Day 將在這個月盛大展開,就讓我們來一起用自己的方式,來貫徹關於 Levi's®、關於丹寧的潮流信仰。



 


18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